在去年11月份舉辦的CompositesWorld第24屆年度碳纖維大會上,與往屆一樣,碳纖維專題介紹包括碳纖維供需、新技術和終端市場發展趨勢分析。主要技術進展包括Spirit AeroSystems公司商用航空結構制造的未來、空客公司可持續技術的前景、HRC公司電池外殼解決方案的開發、 Carbon Conversions碳纖維回收的趨勢,復合材料在先進航空機動性中的應用前景等。
當然會上最矚目的焦點還是關于每年會前研討會上碳纖維當前供應和需求,該專題由顧問Tony Roberts和Dan Pichler整理和介紹。在他們的描述中,碳纖維供應鏈在不斷變化,并適應幾乎所有終端市場快速變化的環境。在這里我們簡要介紹一下碳纖維供應、需求和發展趨勢三個方面。
全球碳纖維供應情況分析
Tony Roberts和Dan Pichler報告中全球碳纖維供應情況成為一個最不確定的話題,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制造環境變得復雜。
報告關于除中國大陸地區以外的美國、歐洲、日本和其他(包括中國臺灣臺塑)地區的CF供應數據相當有信心,估計2021年除中國大陸地區以外全球其他區域碳纖維實際產量為9.485萬噸,約占其銘牌產能的70%(即產能利用率為70%,估算除大陸以外其他地區理論產能約13.6萬噸),預計到了2023年實際產量將增長到10.15萬噸,至于到2026的進一步擴張中尚不確定。
對于中國大陸地區市場而言,在實際生產比較難以明確,因此報告假設實際中國大陸地區產量為銘牌產能的55%,這使得中國大陸地區碳纖維總供應量為1.925萬噸(即產能利用率為55%,估算除大陸地區理論產能約3.5萬噸),預計到2023年碳纖維供應量將會進一步上升到2.365萬噸,并有望在2026年進一步擴大。

根據上述所有數據匯總統計,2021年全球碳纖維的總供應量約為11.41萬噸(總產能約17萬噸),預計到2023的全球碳纖維供應達到12.515萬噸,其中包括了最近宣布的擴張由ZoTelk,Hyosung和DowAksa。
根據“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技術”(本公眾號)統計的中國大陸地區以外全球主要生產廠商的碳纖維產能情況如下圖所示,在全球碳纖維理論產能約17萬噸中日本東麗、日本帝人、日本三菱3家日本企業產能達到8.5萬噸,占全球總產能50%。

未來的發展與挑戰分析
根據市場預判,在現有生產設施不擴產條件下,預計最快將于明年出現碳纖維供應短缺現象,但是就生產設施擴產而言也存在一定的挑戰。
主要的挑戰在于建造和調試一條新的碳纖維生產線需要大量的時間(至少兩年)和資金。此外,兩個用于風力葉片拉擠spar帽的碳纖維供應商Zoltek和DowAksa已經宣布了產能擴張,而其他公司如東麗、Hexcel、帝人和Solvay,主要服務于高性能碳纖維市場,如果波音或空客公司沒有啟動的清潔飛機計劃,可能不愿意宣布新產能。因此,無論如何,未來幾年對碳纖維的生產商和消費者來說都將極具挑戰性。
來源: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技術